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联系我们 24/7+86 18859254943

DSQC658 控制模块备件 ABB为福耀玻璃新工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ABB配电解决方案已助力福耀玻璃生产线安全稳定运行13年
北京,2017年5月17日——ABB宣布将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的新建厂房和浮法玻璃生产线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帮助用户提升设备的可靠性与生产效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与绩效改善。这是多年来ABB与福耀玻璃达成的又一项合作协议,也彰显出双方持久稳固的合作关系。
微信截图_20170602100842

微信截图_20170602100842
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特点是连续性和大规模,一般要求长达10年不停产。如果其中任何设备因故障被迫停机,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福耀玻璃的浮法生产线结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高度的生产智能化,这就对电气保护、检测、控制和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ABB是福耀玻璃的重要供应商,根据行业特点,已为其多条玻璃生产线提供解决方案。在其位于福建福清总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中,ABB提供的10千伏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生产控制柜等全线电气产品至今已安全稳定运行13年。近期福耀玻璃对其生产线的冷修结果显示,这些ABB产品依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为了确保玻璃生产工厂的稳定运行,福耀玻璃近日还与ABB签署了全生命周期服务协议。根据协议,ABB将为福耀玻璃的新建厂房及其各子、分公司的生产配电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备品备件、设备维修、远程服务、培训、维护和升级以及彻底的资源管理。ABB的成熟经验可以帮助用户提前预判设备状态,防患于未然。
ABB中国电气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赵永占表示:“作为电气技术和服务的领导者,ABB很高兴能够与福耀玻璃不断深化合作,利用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先的技术优势,为其提供更灵活、更全面的服务支持,践行工业4.0,实现智慧升级。”
福耀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产品得到全球顶级汽车制造企业及主要汽车厂商的认证和选用。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福耀集团已在中国16个省市以及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现代化生产基地,并在中美德设立4个设计中心,全球雇员约2.6万人。2016年,福耀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6.2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1.44亿元人民币。请访问,http://www.fuyaogroup.com/
ABB(ABBN: SIX Swiss Ex)是全球电气产品、机器人及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和电网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帮助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客户提高业绩。基于超过125年的创新历史,ABB正在不断地推动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谱写行业数字化的未来。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雇员达13.2万。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40家本地企业,1.7万名员工遍布于139个城市,线上和线下渠道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DSQC658

DT602 系统输出模块 GE加码中国:首个海外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在津启用

6月1日,在GE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中心(AMTC)的启动仪式上,记者看到了首次以“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涡轮叶片”这一身份展出的一件钛铝合金3D打印产品,而这件产品的制造商是去年被GE收购的瑞典公司Arcam EBM。

“由增材制造的钛铝合金叶片,单片减重50%,整体旋转部分减重30%。”来自Arcam EBM公司的Jane告诉记者,“展出样品与实际应用的产品还有一些区别,因为刚刚脱离保密期,这件样品也是首次以C919发动机涡轮叶片的身份公开。”
这件发动机涡轮叶片由位于瑞典的公司总部制造,再交由意大利的GE Avio进行涡轮组装,之后由CFM(GE和法国赛峰合资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进行发动机组装,成为了最终安装在C919上的Leap-1C发动机。
“位于天津的GE中国AMTC进行各种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包括3D打印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包括对于工厂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改造。”GE中国AMTC总监黄群健告诉记者。

这样的合作形式,也成为了GE中国AMTC在GE全球中地位的缩影。
“与在美国的其他智能制造技术中心不同,位于天津的GE中国AMTC将不仅局限某一个业务板块或者某个地区,它将支持GE在全球所有业务板块和地区的智能制造技术研发。”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区供应链副总裁马盛隆(Steve Meszaros)告诉记者,“这样的技术研发整合,可以为GE在全球竞争中带来巨大的优势。”
围绕“京津冀”打造制造中心
在GE中国AMTC落成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与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和GE中国区供应链副总裁马盛隆进行了交流。
“选择天津首先是因为国家政策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倾斜,同时天津市政府对于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视。”段小缨说,“在未来GE中国的战略布局中,天津将会成为最重要的区域中心之一。”
目前,GE在中国不同城市拥有超过30个工厂,工厂与工厂之间的离散程度很高,尽管这些工厂可以享受不同区域的政策和市场福利,但是对于GE中国整体来说,带来了供应链和管理上的一些麻烦。
天津作为GE中国在北方的一大制造中心,本身就拥有GE医疗板块的核磁共振工厂,和此前因收购阿尔斯通所得到的全球最大的水电设备制造工厂。“在未来,GE本身的油气装备制造工厂会落户天津,我们收购LM后在天津建设的风电叶片厂也即将投产。”段小缨说。
她也向记者表示,未来中国的超过30座工厂需要改变目前离散的状态,其战略就是有计划地将这些工厂迁移至五到六个区域中心。“集中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优势,有利于我们在中国的进一步战略。”她说。
不过,从价值链上来看,GE集中在“京津冀”的几大工厂并非属于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其具体制造产品之间区别非常大,面对的客户也千差万别,如何聚集不同价值链上的工厂形成规模优势成为一大挑战。

“不同工厂的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是趋同的,我们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原料采购,提升整体的议价能力。”段小缨解释,“同时,可以整合不同的工艺技术,例如焊接,在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可以用到。最后,也利于我们对人才进行更好的管理。”
整合智能制造工艺
GE中国区供应链副总裁马盛隆告诉记者,位于天津的GE中国AMTC整合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其研发方向和成果不局限于某一个板块,而是面向GE全球的所有业务。而他在跟记者交流的过程中,也数次提到中国对于GE未来的重要性。
“作为美国本土以外建立的第一个智能制造技术中心,这一选择本身就反映出中国对于我们未来的重要性。”马盛隆说,“我们必须在中国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它的使命就是支持GE建立智能工厂,我们把这一愿景部署在了中国。”
他告诉记者,以焊接技术为例,无论是油气、电力、发动机还是蒸汽发电机等GE重要的制造领域,都会大量的使用到。“每年我们都可能有长达几十万个小时的焊接作业,GE中国AMTC就会选择这种各个业务所需要共享的技术,在这种领域的解决方案研发将会迅速铺开到全部的业务板块。”他说。
同时,位于天津的GE中国ATMC也会与去年在上海落成的全球数字化中心和美国的各业务板块的ATMC合作,利用他们提供的底层数据和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研发。
此外,GE中国AMTC不仅承担技术优化和研发的功能,也负责承接GE全球最先进技术在中国的落地。“目前GE在中国的采购金额达50亿美元,在2020年我们希望达到100亿美元,届时我们的供应商一定会增加,而我们的AMTC也完全向我们的供应商开放。”段小缨说。
作为GE中国供应链副总裁,马盛隆也对于供应商的升级有迫切的期待。他认为GE希望他们的供应商也能达到世界级的水平。
“我们的客户在不断给我们削减成本的压力,我们也会把这种压力转移到供应商的身上。”马盛隆说,“建立AMTC就是要提升我们供应商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我们也会不断寻求与中国的高技术自动化供应商合作,共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T602

DT680E 控制模块 把握机遇,全面布局–英威腾电源中标云南广电一体化UPS供配电系统

近日,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圳市英威腾电源有限公司传来捷报,中标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补点项目(包14)一体化UPS供配电系统。以卓越的产品品质与技术优势再一次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和一致认可,更充分体现了英威腾电源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强大品牌影响力及行业领先地位。
据了解,英威腾电源公司本次为用户带来的是RM020/10X、RM060/10X模块化UPS电源为主打的一体化供配电系统,并包括配电柜、蓄电池等产品。该系列模块化UPS主机配置7英寸LCD触摸彩色显示屏,操作方便,人机通讯友好,具有灵活的输入输出模式,包含丰富的配套产品。机架式模块化单元的设计元素,极大的满足了当今中小型数据中心所需的灵活性、易安装,省空间、好维护的特点。

RM系列模块化UPS电源是业界领先的全数字化电源产品,集中了电力电子与自动控制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拥有近三十项专利,使得关键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得到了突破性的提高。RM系列模块化UPS电源同时结合了传统塔式机型的技术特点与现代机房模块化的需求,在实现模块化设计的同时,保证了系统的高可靠性。该系列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拥有极高的性价比,是各行业高可靠供电需求的最佳选择。RM系列产品提供单机柜系统10-600kVA功率段,并柜系统容量最大可以实现900kVA的容量配置。
一直以来,作为一家具有领先优势的技术型企业,英威腾电源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为客户带来完美体验,并凭借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及完善的产品线上显著优势,发展成为服务各领域用户数据中心建设的品牌厂商。英威腾电源不断大力拓展云计算数据中心市场,着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并基于显著的整体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成功中标云南广电,也再次为英威腾电源不断提高市场优势地位提供了有力的实践证明。
英威腾电源(微信号:invt-corp)作为全球领先的电解决方案供应商及模块化UPS电源领导者,公司的综合实力已享誉国内外。公司对电源细分市场的洞察和需求的前瞻性把握,使得英威腾电源始终保持产品的创新性与灵活性;先进的集成产品开发管理、全面的产品研发测试与自动化信息化的作业生产保证了英威腾产品的高可靠与高性能;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技术培训与服务支持的专业保障。

英威腾电源公司提供包括UPS电源、蓄电池、电池柜、精密空调、精密智能配电柜等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产品,提供365*24小时不间断绿色节能安全可靠的动力支持!公司将始终秉持以技术创新,引领电源时代科技发展为己任,为创造更可靠、高效、节能的产品而不懈努力!
更多详情,请访问官网 www.invt.com.cn 或关注微信服务号
关于英威腾:
英威腾,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受人尊敬的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领域的产品与服务提供者,2010年在深交所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334。英威腾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16家控股子公司,分驻于全国的12大研发中心,申请各类专利800多件,依托于电力电子、电气传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主要产品涵括高中低压变频器、电梯智能控制系统、伺服系统、PLC、HMI、SVG、UPS、电机和电主轴、光伏逆变器、轨道交通牵引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等。英威腾现有员工2500多人,大型生产基地3个,营销网络遍布国内及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DT680E

E69F-B12-S 通讯模块 透明工厂,混线生产可视化

制造业整体正在向着智能化转型升级,而汽车制造业则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突破阵地。大众汽车在华南建设中的智能制造新工厂正在迈出这样决定性的步伐。
作为大众集团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中国正在见证大众公司不断投产的新工厂和新车型,而更重要的是:全新的智能工厂的理念。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是大众在全球的标杆工厂,也是智能工厂的新示范,通过对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无缝连接,实现了传统上IT和OT(运营技术)的融合。该工厂不仅在自动化程度、产能水平、设备状况方面确保在全球大众工厂中达到了顶级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使得整个工厂的管理水平成为了透明工厂的典范。在这样高标准的要求之下,宜科公司的“物联网+信息化+自动化”融合的战略,就成为佛山工厂的一个重要推手。
大众、奥迪,混线生产中!
作为工业4.0的一个重要特征,大规模定制成为越来越迫切的刚性需求,这与传统的车间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而佛山这条生产线最大的亮点就是多车型的混线生产:其焊装车间可以实现大众和奥迪的产品在焊装领域混线生产。
作为德国大众在国内的第一款基于MQB(横置发动机模块平台)的车身焊装线,焊装线的机器人数量超过800台,自动化率超过70%,6条主焊线自动化率达到100%。采用3个康采恩框架,能够实现两大车型系列,5种车型的柔性生产。整线设计能力为每小时60台,具备焊接强度高、变形小、焊缝美观无需掩盖等硬性生产能力。
QQ截图2

QQ截图2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个设计目标,一方面要求车间生产线表现出极大的柔性,可以兼容多种车型在同一生产线上进行制造,通过系统进行车型的区分,并对其进行准确的自动化生产和加工。另一方面,对于生产线来说,生产是连续化的生产,当某个工序发生生产停滞时,能够通过缓存区和管理系统,自动减少对停滞前后工序的影响。
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是大众在全球最先进的标杆工厂,这里自然也执行着全球最高和最新的大众标准。在这个工厂内,每一种生产工艺都体现了大众造车水平的高超和精湛。
QQ截图2

QQ截图2
(冲压机)
QQ截图1

QQ截图1
(焊装机器人)
超高速的冲压设备每分钟可生产近40个车身零部件;设备高度协同作业,能够同时生产多种车型的车门、车顶、侧围等产品;集群化的设备生产模式结合先进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每年30万整车产能;先进的机器人焊接技术以及成熟、稳定的激光焊接技术使焊装车间实现了95%以上的自动化生产;先进的EMS输送系统使焊装车间的生产效率提升到每辆车55秒,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保证了德系车辆应有的品质;总装车间精准的物流配送模式、先进的管理系统、高端的装配设备和领先的装配工艺保证了每辆车两万多个零部件的完美结合,而苛刻的质量管理和追溯模式为每辆车提供了最有效的出厂保障。可以说,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和严格的管理模式几乎覆盖了整个大众佛山工厂,保障了生产过程的严密和精准。
QQ截图2

QQ截图2
虽然一汽大众的许多工厂已经形成高效生产模式,但是当设备、人员、物料出现问题时,还是会影响生产的进行。如何减少停线,提前对停线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保证既定的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是一汽大众佛山工厂非常明确的智能制造的目标。
而基于数据流动和实时分析与决策的透明化工厂,正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宜科公司对此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了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MES制造执行系统、网络连接、无线通讯、物流仓储、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复杂自动化与电气控制系统,从而使得这样的透明工厂最终得以实现落地。
QQ截图1

QQ截图1
智造物联,开启新模式
为了实现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大量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大多为德国企业,例如杜尔、GESAT等。这些公司主要对车间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归档,然后通过数据接口的方式提供给目视化系统使用。其主要产品涉及安东模块、设备监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等,已完成的系统基本都是各个独立的数据单元,相对于其他车间和系统来说,基本属于信息孤岛。
只有打破孤岛,才能真正解决透明工厂问题。透明工厂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数据的自由流动性;另一方面则是整个进程的可视化和决策同步化。
在汽车工程领域有着丰富的系统集成实施经验的宜科,凭借多年积累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了可靠的“透明化”的思路。宜科的系统主要是与ERP系统对接,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加工参数等数据,并传递生产停线时间、生产产量和效率等数值;对下层管理,主要是对自动化控制层,特别是面对车间内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第三方设备,这些数据的对接都是通过专用的数据接口来完成的。
这些接口的数据交互主要有三种方式:数据库方式,通过数据库的接口与各车间的管理模块进行数据传递;报文方式,与ERP系统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大众集团特定的报文通讯方式、根据预定的格式进行数据交互的;专用接口方式,如OPC接口,这样的接口是全球统一的数字化接口,能够很方便地与各国各厂家的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得益于宜科对数据整合、模块功能、工艺要求的深刻了解,大众佛山工厂所面临的传统工厂无法避免的信息孤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宜科将这些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互联互通,同时将各车间、各功能模块的数据和工艺路线通过智能互联的技术进行汇总和整合。例如,大众佛山工厂焊装车间的集中控制系统是将自动化输送系统、车身识别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看板展示系统进行了整合互通,实现了系统自动化输送系统的高效运转,提高了自动化输送系统的连续无故障率,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物联网成为最大的粘结剂。宜科依托于其传感器感知的强大底层基础,通过不依赖于传统PLC等控制器的处理和采集能力以及无线数据传输能力,无需现场连接布线、安装快捷等优点,真正满足了透明化工厂的需求。
当然,目前依然存在一些无法整合的数据。例如,机械化输送的上位监控系统采用的是西门子公司的WinCC系统。这套系统主要管理了输送系统中的EMS、滚床输送以及缓存区等部分,但它并没有与系统中的焊接工艺设备联网,因为地面工艺设备全部由德国企业提供,相对国内企业提供的输送设备,其接口基本属于封闭状态,这样就很难实现数据的提取和监控。这些遗憾,只能通过全球设备供应商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弥补。
四大车间,步步连通
智能制造的本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它推动了企业数据的自由流动,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也实现了跨越企业边界的价值链的整合。
而大众佛山工厂的数字化车间的建立,则大幅提高了生产透明度。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将生产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系统中进行展示,为生产管理者提供透明化的生产状况。
这是一个数字工厂最需要的顶层视角。基于透明化的数据传递和实时反馈,将一线生产者和决策者最大限度地连接在一起,并将生产中发生的问题最大化,加快问题处理速度。
这当中最为重要的是业务流程的连通化。将以往的各个信息孤岛互联互通起来,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管理,让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人员进行有机结合。整车厂一般有四个工序,分别是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根据各自需求,都会建立各自的数字化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先将各个工艺流程透明化,同时考虑到整体的接口连接,最终实现整个混线生产的可视化目标。
具体而言,库房管理系统是冲压车间智能化的重点。冲压车间的设备数量少,但是物料管理较为重要。在冲压车间的数字化建设中

E69F-B12-S

EL100T 通讯模板 图尔克高端访谈 |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传感器技术的专家小组讨论中,技术杂志SPS Magazin的编辑Peter Ebert工程博士就传感器的趋势,包括从无线传感器到视觉传感器再到3D传感器,对图尔克总部自动化产品事业部Oliver Marks先生进行了采访。

01
5G、WiFi 6、LPWAN等
无线解决方案会对传感器技术
带来什么程度的影响?
在推广实施状态监测和预见性维护的过程中,传感器支持无线通信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这尤其适用于新建项目,因为无需改造电缆将带来显著的时间、计划和成本优势。
在任何情况下,针对无线通信都要考虑两大问题:首先,需为每个传感器提供电源。尽管可以通过电池提供电源,但仍需考虑电池使用寿命等问题 – 除非应用的周期时间非常长。
对于状态监测而言,使用电池没有问题,但在机器控制中则远无法令人满意。在决定性问题上也是如此。因此,有线传感器必将持续使用很长时间。在我看来,利用边缘网关等无线技术,将大量信号和信息传输到云端会更有意义。
02
IO-Link的未来如何?IO-Link
Wireless最近发展得怎么样?
IO-Link已经建立多年,是工业自动化领域极为重要的技术。最初,它被广泛用作复杂设备的通信标准,但如今在基础传感器上也可使用。
许多传感器,甚至包括二进制传感器,都带有集成的微处理器,因此几乎无需额外成本就能实施IO-Link技术。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其成本效益比同样出色,因为可以获得关于机器的额外信息并将其用于提高工厂的效率。
此外,无需任何额外的专有软件工具,即可实现对需要进行参数设置的复杂传感器的轻松调试。其网页服务器通过图尔克IO-Link主站实施,可以通过对传感器进行配置来实施前景或背景抑制,或抑制由电网架构、搅拌器或类似机器导致的干扰信号。在细分应用和改造应用中,IO-Link Wireless是一种有趣的解决方案,但它同样需要像前面所说的无线传感器一样克服相应的挑战。
03
SPE(单对以太网)能在
多大程度上替代IO-Link?
若SPE完成了标准化且价格合理,则必然会成为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进行通信的替代选择。我认为对于SPE而言,这会比IO-Link更快实现。为了向客户提供单一来源解决方案,能全面提供所有必要的组件也非常重要。
04
传感器使用AI后会变得多强大?
人工智能肯定能确保快速有效地处理传感器捕获的测量值。机器学习尤其能在这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只要传感器能提供足够的信息确保有效使用AI,这就会在传感器上实现,否则在下游实施会更有意义。
我们的CCM状态监测模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它安装在控制柜的DIN导轨上,类似于紧凑的接口设备,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多传感器设备,可以测量空气湿度、温度和柜门位置,从而可以实现对控制柜的预见性维护。
05
视觉传感器会替代常规传感器吗?
或者它们会被常规传感器所替代吗?
在某些应用中,视觉传感器肯定能替代常规传感器,并用作简单的替代方案。当需要同时检查多个属性时,视觉传感器的优势尤其明显。然而,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还需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环境条件以及受污染影响的程度等。我们认为视觉传感器是常规传感器的有益补充,但不能替代常规传感器。
06
通过使用3D传感器能开发
全新的应用领域吗?
借助3D视觉实现的第三维度,我们可以获得物体的体积、高度、位置和实际形状等额外信息。该技术同时还是区分具有相同颜色或外形的物体的理想选择,可用作
更可靠的解决方案,例如用在机器人引导等应用中或替代触觉测量。
另外,还可实现位置测量、位置检测和完整性控制。3D测量技术还能执行反向工程设计,即通过检查成品系统或工业产品的结构、状态和行为来提取其设计元素,然后再制定相应的计划。
关于图尔克
图尔克作为您的全球合作伙伴,是工业自动化领域领先的自动化系统制造商之一,可以时刻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是值得您信赖的“自动化元器件全系列供应商”和“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urck.com.cn/dip或关注“图尔克”微信公众号。

EL100T

FBM223 集成模块 无惧风浪,成就海上油气工厂 ——魏德米勒PROtop电源、W系列端子和HDC在FPSO的应用

随着海洋油气开发逐渐向深海、远海发展,铺设长距离油气回输管线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而解决这一难题较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海上建设油气加工厂——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的简称),集生产、储油、卸油为一体的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可以为海上油气田提供外输电力,接收并处理采出的油气水等混合物,处理后的原油储存在船体内,达到一定量后外输至穿梭油轮。

客户面临痛点
某油气行业专注于测量解决方案和自动化技术的供应商,致力于提供各种支持云端和边缘计算的可扩展过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对于FPSO运营商来说,需要更高级别的过程安全性,从而保护人员、资产和环境,同时保持更长的正常运行时间,尽可能地减少中断。为此,该公司为FPSO提供了丰富的海上产品组合,以满足FPSO客户对成本、安全完整性等级和可用性的要求。
在这些解决方案中,该公司对其中关键的电气联接技术的特殊需求面临着一些重要的挑战:
作为海上平台大型装置,面临着严苛的各类海洋环境,一旦系统电气失效引发故障,将会给设备和平台安全性带来严重影响。因而在进行电气联接产品的选择时,需要考虑到所选择的产品满足各种严苛的世界级认证,对安全防爆、腐蚀、电磁兼容等稳定可靠性的要求极高。
在有限的海上作业平台上,可谓“寸土寸金”,该公司在系统安装时,亟需尽可能减小电气联接产品的体积,在满足同样的系统功能要求下,为电气柜节省更大的空间,提高电气柜的整体空间利用率。
作为系统集成供应商,该公司面临着前期接线工作量大、准确性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希望尽快改善这一情况,为FPSO的系统节省宝贵的工程交付时间。
魏德米勒电气控制系统全方位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上述的挑战,该公司选择携手全球工业联接专家魏德米勒为FPSO项目倾心打造了一套涵盖从电气控制系统供电、接线到并网等环节的整体解决方案。
魏德米勒众多的电气联接产品都经过针对自动化工业需求的优化,满足CE, UL, TUV,GL,CCC,Class I, Div. 2等多个严苛认证,在各类海洋环境下均可以保证正常工作,并符合工业所需的 Ex 防爆认证和DNV船级社认证。譬如魏德米勒的W系列接线端子便采用高品质绝缘材料Wemid、阻燃等级V-0、不含卤素磷化物、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30°C。
魏德米勒的产品十分注重紧凑型设计,通过采用紧凑型的开关电源,其宽度小,尺寸薄,可无间隙并排安装在主控制柜内,且拥有极低的发热量,为控制柜始终安全提供 24 V 直流电压。

魏德米勒提供从16芯到24芯的模块化重载接插件,均采用矩形结构实现防错差编码,对测试台所需的近千个接线点进行预先安装。此外,该重载接插件利用螺钉联接的快速接线方式,只需测试现场的连接器对插即可完成测试安装。

客户的益处
采用魏德米勒开关电源、接线端子和重载接插件后,这家公司获得了如下价值提升:
为FPSO的主控制系统提供了高效稳定的供电能力,让电气回路拥有了良好的短路、过载抵抗能力,可120%持续过载或300%的瞬间峰值过载能力,在极限值内仍然可确保安全运行。从而满足了DNV船级社等严苛海上平台的认证要求。
魏德米勒PROtop电源产品厚度仅有124mm,尺寸纤细安装方便,而通过采用魏德米勒的重载接插件,相比传统产品尺寸可以减少50%以上,重量减少超过65%,大大节省了面板安装空间和承重要求。其次,模块化的HDC产品可提供不同类型的模块尺寸,接口单一,大大减小了空间需求和成本。
魏德米勒的重载接插件采用直接接插线的快速联接方式,在提高设备安装效率的同时,大大节省了接线人工工时成本,也减少了接线错误率,避免了因现场误接线引起的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损失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此外,固定螺钉安装联接方式减少了客户50%工作量。
当前,石油行业的数字化变革正在为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带来极大的推动力。通过与这一行业领先的客户合作,魏德米勒凭借着在电气联接和自动化领域的深厚经验和领先的解决方案,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助力客户打造了安全、稳定、智慧的FPSO油气生产平台。

FBM223

FBMSSW 光纤接口板模块 安森美发布直流超快充电桩方案 解决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难题

领先于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的安森美(onsemi,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号:ON),宣布推出九款全新 EliteSiC 功率集成模块 (PIM),可为电动汽车 (EV) 直流超快速充电桩和储能系统 (ESS) 提供双向充电功能。基于碳化硅的解决方案将具备更高的效率和更简单的冷却机制,显著降低系统成本,与传统的硅基 IGBT 解决方案相比,尺寸最多可减小 40%,重量最多可减轻 52%。该更紧凑、更轻的充电平台,将为设计人员提供快速部署可靠、高效和可扩展的直流快充网络所需的所有关键构建模块,实现在短短 15 分钟内将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至 80%。
根据 JD Power 的 2023年电动汽车考虑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美国消费者指出,不选择购买电动汽车的原因是担心充电的便利性以及快速充电的能力,不能确保驾乘体验与传统内燃机 (ICE) 车辆一样简易流畅。在美国,到2025年,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数量需要翻四倍,到2030年底需要翻八倍才能满足需求 ,并确保公共充电站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给驾驶员。
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也相应给当前的电网带来巨大压力,可能导致电网超载。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双向充电已成为实现车辆到电网(V2G技术,Vehicle-to-Grid)供电的关键解决方案,它既支持常规的电池充电,又能视乎需要使用电动汽车作为储能系统为家庭供电。
该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直流快速充电网络和车辆到电网(V2G)电力传输系统的建成,通过解决接入和速度问题,与其他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充电方法相比,能更快地为车辆充电。
安森美提供全面的 PIM 产品组合用于市场上的关键拓扑。这使设计人员能够灵活地为直流快速充电或储能系统应用中的功率转换级选择合适的 PIM。为了加速设计周期,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安森美的 PLECS 模型自助生成工具生成先进的分段线性电路仿真 (PLECS) 模型,并通过该产品组合的 Elite Power 仿真工具进行应用仿真。
针对每个模块,安森美使用来自同一晶圆的芯片来确保更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因此设计人员不会因使用不同供应商的分立器件而导致不同的性能结果。除了可靠性之外,该模块产品组合还具有以下优势:

FBMSSW

200-510-017-017 输出模块 提升生产效率,MiR移动机器人助智能制造再上台阶

专注于制热、通风和空调产品的知名跨国制造商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在巴塞罗那工厂部署了 MiR200™ 机器人,为其新建的生产线运输零部件和物料并收集待处置的包装材料。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制造与销售创新型HVAC(制热、通风和空调)产品的全球企业,广泛覆盖家用和商用领域。其西班牙制造工厂位于巴塞罗那附近的小镇巴卡里萨斯,自 1993 年起生产适用于工业和商业应用的空调机组设备。该工厂建立了 12 条装配生产线以及众多用于制造半成品的生产区域,拥有约 400 名员工,预计今年产量将超过 51,000 台设备,年营业额约为 1.16 亿欧元(9.09亿人民币)。
MiR 助力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实现精益化生产-01

MiR 助力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实现精益化生产-01
该工厂的目标是按照国际公认且屡获嘉奖的江森自控制造体系标准进行运作,以最佳的质量和灵活性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在生产流程中践行精益生产理念。
移动机器人,实现精益流程
在精益生产理念指导下,巴塞罗那工厂运营团队不断探索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机会,尤其关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而在其中一个生产区域,该团队已经成功实施了一项自动化内部运输应用,可自动把生产物料从供应仓库运输至最近建立的一条生产线。
在MiR当地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的协助下,该工厂选择了MiR200™ 自主移动机器人作为该自动化内部运输应用的核心要素。MiR移动机器人的有效负载能力可满足其运输需求,并能针对其应用目的进行专门开发。在该应用中,配备移动货架单元的MiR200™移动机器人可自动将物料和零部件从仓库运输至生产线、然后利用精益生产装配系统将物料卸下,在同样的操作原理下,移动机器人还可收集废弃的包装材料返回仓库。
节省工时,显著提高效率
MiR 机器人每天运行 8 小时,即一个完整的班次,且一经投入生产便带来了显著效益。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工厂的生产工程部经理 Raúl Galan 表示:“过去一年来,MiR机器人已经累积行驶了750km,目前每班次可行驶高达12km。与员工通过推车运输等量物料相比,运用MiR机器人可每天为我们节省3个工时。”另外,得益于MiR机器人,工厂还能维持生产线物料库存的稳定性,避免在生产区域使用来回移动的电动推车,不仅优化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还进一步增强了车间安全性。
MiR 助力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实现精益化生产-02

MiR 助力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实现精益化生产-02
灵活易用,具备高协作性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之所以选择 MiR200,主要是因为 MiR 机器人能够与仓库操作员进行协作,确保及时将零部件和物料交付给生产线员工。且MiR机器人能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进行快速简单的编程,还集成了地图测绘技术。工厂最初希望找到一款灵活的解决方案,在不需要大幅修改工厂生产设施的情况下,快速调整工厂的生产流程和布局,而如果部署采用磁性线路技术的 AGV则可能需要大幅改动工厂生产设施。MiR 独有的地图测绘技术使其具有强大的适应性,面对不同的变化也能够轻松实现重新编程。
虽然工厂员工对于 AGV 之类的车间内部运输设备已经司空见惯,但在最初几天,他们对 MiR 机器人还是充满了好奇。不过他们很快意识到这台机器人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工具,能够显著改善生产效率和车间安全性。而其简易的编程,让即便是不怎么懂编程语言的操作员都能够创建和修改配置。
MiR 及其分销商为此次顺畅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包括解决从安装阶段到运行初期阶段的各种小问题,再到系统执行阶段中帮助部署带主轴和 PLC控制系统的伺服电机为机器人挂接货架单元等。
整合协作,完善自动化流程
鉴于 MiR 机器人的投资回报周期短于两年,且具有非常好的使用体验,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公司正考虑部署更多MiR机器人。为生产线运输原材料以及将成品运回仓库是该工厂重点关注的任务,针对此内部运输需求,他们已经计划在明年另外部署多台 MiR 机器人。此外,针对拣货流程,该工厂期待其解决方案指导机器人拣货并自动将物料最终运输至生产线的指定工位。而作为第二阶段深入合作的一部分,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公司则希望将移动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手臂以及人工视觉技术集成起来,以打造可同时处理运输和装配任务的自动化流程。

200-510-017-017

200-560-000-016 编码器模块 Efinix® 扩大执行领导团队和董事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 – 2018年7月26日 – 可编程产品平台和技术创新企业Efinix® 今天宣布扩大其执行领导团队和董事会。吴兆明(Ming Ng)授任为Efinix的营运和应用资深副总裁,而行业领袖施伟(Richard Sevcik)和罗里斯(Christopher Norris)则被任命为董事会成员。
Efinix联合创办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少逸(Sammy Cheung)表示:“我们的Trion™ FPGA平台推出和Quantum™ eFPGA授权的响应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建立了客户和授权交易的堅强有力通道。我们期待着业务、投资股权和公司资源方面的特破式增长。吴兆明的加入是一个绝佳时刻,对我们的执行领导团队来说,他是营运和客户支持方面一个久经考验的领导者。施伟和罗里斯也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了我们的董事会,在这快速增长时期,我们在董事会层面将面临重要的商业决策。”

关于吴兆明(Ming Ng)
吴兆明为Efinix带来了超过25年的半导体行业营运和客户支持经验。
他对半导体制造过程,从晶圆制造到组装、测试和物流都有深入的了解。吴兆明也从基层开始建立了多项多功能业务。
在其职业生涯中,他担任过产品工程、质量、测试和整体营运等各种领导职务。最近,吴兆明在Microsemi Corporation担任了近十年的董事总经理。此前,他是PMC-Sierra的亚洲制造部总监和Supertex的总经理。
吴兆明从事半导体行业始于Telecom Semiconductor、Mitel Semiconductors和LSI Logic,曾担任营运和工程角色。
Efinix投资者香港X科技基金其中一个联合创始人、香港大学陈冠华(Guan Hua Chen)教授补充说:“吴兆明是Efinix在香港公司的领导,他会配合中国大湾区的政策,來发展中国市场。与此同时, FPGA、eFPGA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AI)和数据中心领域相继崛起, Trion FPGA和Quantum eFPGA会在中国市场相辅相成,为系统设计和ASIC/SoC开发的客户提供了差异化解决方案。

关于施伟(Richard Sevcik)
施伟曾担任Efinix的顾问,在Xilinx担任差不多十年的执行副总裁兼董事会成员当中,他在季度营收从1.35亿万美元提升到4.5亿美元的过程中是主力将。
在Xilinx之后,他创办了Sevcik Consulting,为半导体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他曾在SiliconBlue Technologies董事会任职,直到2011年其被Lattice Semiconductor收购。目前,施伟服务于AnDapt董事会和DSP Concepts战略委员会。

关于罗里斯(Christopher Norris)
罗里斯是一位在建立公司和领导机构方面久经考验的企业家。
他曾是Alta Devices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带领公司完成了多轮融资,筹资超过1亿美元,最终完成了该公司2014年的成功收购。
在Alta Devices之前,罗里斯是Blue Run Ventures的风险投资合伙人。他也是MicroDisplay Corporation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并曾在Cypress Semiconductor担任了17年的副总裁兼总经理。如今,他是行政咨询公司Aurinko Group的创办人,在这公司,他通过完善商业计划和筹集资金的过程来获取交易、管理尽职调查和指导企业家。
关于Efinix
Efinix是可编程产品平台和技术的创新者。该公司的Quantum可编程技术促成在ASIC、ASSP和FPGA集成的先进可编程硅产品。凭借Quantum的功率-性能-面积优势,Efinix的产品对大容量、低功耗和小尺寸产品需求的定制逻辑、计算加速和深度学习等应用的需求提出答案。Efinix的联合开发业务重奌是基础架构、数据中心和先进硅工艺,进一步提升该公司在可编程行业的领先地位。

200-560-000-016

200-566-000-01 调节器模块 SICK 全面联网 | 工业通信和传感器集成

在复杂机器环境下的联网生产与控制流程主导着工业化的未来。如今,凭借智能传感器系统已可支持动态、实时优化、自主组织的工业流程。我们的传感器采集实际运行状态,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并自动提供给流程控制系统。
IO-Link:面向一切的工业 4.0
随着IO-Link的日益成功,它不仅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得以实践–这一不受制造商所限的通信技术同样充当着创新型传感器解决方案的“推动技术”,支持工业4.0 所要求的数据互通及数据分析特别是开关装置与简易型传感器将受益于快捷且成本低廉的数据连接。
IO-Link的优势显而易见,通过现有布线集成,即使是最小的传感器都可以参与工业4.0 解决方案。如今,简易的传感器组成的系统亦可提供原先精密传感器系统经由总线连接所取得的效果:覆盖整个设备系统或工厂的状态与参数。与此同时,IO-Link 不仅开启了可靠的通信渠道,采用 IO-Link 的传感器亦可连入各种现有网络。
QQ截图2

QQ截图2
灵活性、透明度与成本缩减
经由现有连接的流程数据、参数设置与拓展诊断数据:配备IO-Link 接口的传感器实时提供大量信息。另外,它也可在数秒内接收新的参数集–实现囊括单件批次在内的灵活生产。IO-Link 为此提供无间断的数字化数据传输,替代传统的模拟值传输,电磁兼容性方面具备巨大优势,此外还可使用无非蔽型标准电缆,由此降低布线成本。
IO-Link使即插即用成为现实:集成与首次调试期间即可实现各种参数设置的可视化,并按需优化。自动化系统中存有多个参数集,亦可在运行期间实时加载至传感器。由此可为安装位置难以接近的传感器自动远程设定参数。产品类型频繁变更的机器与系统将优先受益于此项功能,实现快速改装且保障流程安全。设备更换同样更为简便: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可通过 IO-Link 将最后一次使用的数据集自动传输至备用传感器。
完美联网–无缝集成 IO-Link产品系列
QQ截图3

QQ截图3
IO-Link Master(主机)SICK 的 IO-Link Master(主机)将智能传感器与执行机构连接至控制层。用于PROFINET IO/RT、EtherCAT® 与 EtherNet/IP™ 的主机分别配备八个多功能IO-Link 端口。传感器参数克隆使用SICK Memory Stick 能够保存所有重要参数,方便更换设备。
通过SOPAS实现可视化SiLink2主机连接IO-Link传感器与PC,进而能够利用SOPAS与SOPASair的可视化与参数化功能。
无缝集成
SICK为各类IO-Link传感器提供相应的功能块,使其能够集成至几乎所有自动化网络中。更具智能,最为精巧的传感器亦可应对。得益于IO-Link,W2微型光电传感器配备可靠的数字通信接口。同时,亦可选择带智能化功能的型号,独立实现逻辑编程、内部计数、加速度计算、时间测量及其他定制化功能,大大减少控制层的编程工作、降低其运算速度要求并减少jitter。
借助SOPAS OPC服务器集成纵向互联告别控制系统
特别是涉及到工业 4.0 时,集成能力与数据交互成为前景可靠的智能通信结构的重要特征。因此,SICK同时提供多种选项,以便将SICK传感器的流程、状态与诊断信息整合至可视化系统和自动化网络中。其中一款集成工具即为SOPAS OPC服务器。
QQ截图4

QQ截图4
OPC是指开放平台通信 (OpenPlatform Communication),利用不受制造商所限的自动化技术通信标准,源自不同供应商的现场设备可以借助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在同一网络内实现双向数据交换。“随着基于Ethernet的现场总线问世,传统的自动化金字塔逐渐消失,透明的自动化层面占据优势。如今,设备制造商可以选择将设备数据集成至自动化系统以外的体系中”,SICK研发部工业软件主管Peter Kamp说道。“比方说,借助OPC服务器即可在无控制器的情况下操作传感器。数据显示于可视化系统中并在此加以更改–无需在PLC中进行编程。SOPAS OPC服务器是我们向客户提供的一款集成工具,它使用基于Ethernet的现场总线,可由分布式系统和应用直接访问SICK设备”。借助SOPAS OPC服务器也可经由基于Ethernet的网络从上级系统直接访问条码扫描器与摄像系统、无线射频识别读写器、位移测量传感器与激光扫描仪、体积测量系统、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等SICK设备,同时也可读取甚至改变设备数据。
SOPAS OPC服务器:标准化访问所有SICK传感器
组合常见的SOPAS ET软件工具可以通过PC对所有类型的SICK设备进行统一参数化、配置、监控和诊断。SICK利用SOPAS OPC服务器拓展出简便操作和快速调试两大功能。“SOPAS OPC服务器用于借助一体化 SOPAS平台与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实现SICK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其配有一个OPC客户端”,PeterKamp如是道。“服务器允许读写访问设备参数,支持所有指定及扩展的数据类型,如设备特定的原始图像数据或方法,同时为HMI和SCADA系统中的传感器数据可视化作好准备”。SOPAS OPC服务器目前采用OPC DA V2.05a技术规格。因此,其普遍适用于采用基于Windows PC的所有场合,不受行业或应用程序影响。
QQ截图5

QQ截图5
(OPC 服务器允许读写访问设备参数)
直连 OPC 客户端应用
由于越来越多的信息经自动化系统直接流入上级工具和应用程序,伴随着基于Ethernet的网络化这一趋势,通信取代控制器成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核心。SOPAS OPC服务器能够纵向直连OPC客户端应用,由此也构成了成功实施工业 4.0和工业物联网的基础。

200-566-000-01

Search for products

Back to Top
Product has been added to your cart